装修时卫生间防水常偷工减料,刷到 1.8 米就停工,结果淋浴后墙面返碱、发霉,维修要砸墙重装。其实湿区防水必须刷到 2 米高,才能彻底阻断潮气渗透。全包圆家装做卫生间防水时,会严格按 2 米满涂标准施工,从源头解决防潮难题。
一、先搞懂:湿区 2 米满涂防水,3 个理由必须做
- 阻断淋浴溅水渗透。淋浴时水花飞溅高度常超 1.8 米(尤其高个子或用顶喷花洒),若只刷 1.8 米,上方墙面会被溅湿,潮气渗透进墙体后,会导致卫生间外墙面返碱、脱皮,甚至蔓延到客厅墙面,维修时需铲墙重刷,成本高还麻烦;2 米满涂能覆盖大部分溅水区域,避免潮气外渗。
- 防止蒸汽冷凝受潮。洗澡时产生的热水蒸汽会向上扩散,在 2 米以下墙面冷凝成水,若防水高度不够,冷凝水会渗入墙体,长期下来墙面会滋生霉菌(黑色霉斑难清理),还会腐蚀瓷砖黏合剂,导致瓷砖空鼓脱落;2 米满涂能形成完整的防水屏障,阻挡蒸汽潮气渗透。
- 适配浴室柜安装需求。多数浴室柜高度在 1.5-1.8 米,若防水只刷 1.8 米,浴室柜背部墙面(1.8-2 米处)无防水保护,柜体受潮后会发胀变形,柜门开合困难;2 米满涂能覆盖浴室柜顶部墙面,避免柜体与墙面接触处受潮,延长浴室柜使用寿命。
二、再学:2 米满涂怎么刷?3 个规范要记牢
- 基层处理:干净平整是基础。刷防水前,墙面要铲掉原腻子(露出水泥基层),用砂纸打磨平整,裂缝或凹陷处用水泥腻子修补(干透后再刷防水);地面与墙面交接的阴角,要做成半径 5cm 的圆弧角(避免直角处防水开裂),用毛刷清理掉粉尘、杂物,确保基层干燥(含水率≤9%,可用湿度计检测),潮湿基层会导致防水起皮脱落。
- 涂刷流程:2 遍成活,交叉覆盖。优先选柔性防水涂料(如 K11 柔性防水,抗拉伸性好,适合卫生间温差大的环境),别用刚性防水(易开裂)。第一遍用毛刷均匀涂刷,墙面从地面向上刷至 2 米高,重点刷阴角、管道根部(多刷 2 遍,厚度≥1.5mm);第一遍干透时间≥4 小时(常温 25℃,潮湿天气延长至 6 小时,手摸不粘手为准),再刷第二遍,涂刷方向与第一遍垂直(交叉覆盖无漏刷),总厚度控制在 2-2.5mm(太薄防水性差,太厚易开裂)。
- 细节加固:管道、地漏别漏防。卫生间水管根部要做 “防水附加层”:先在管道周围 50cm 范围内刷 1 遍防水,贴一层无纺布(增强附着力),再刷 1 遍防水,确保无缝隙;地漏周围要向外扩展 30cm 涂刷防水,与地面防水形成整体,避免水从地漏周边渗入楼下。
三、避坑提醒:这 2 个错误别犯,否则白做
- 别 “偷工减料降高度”。有的施工方为省料,只刷到 1.8 米,谎称 “足够用”,后期出现问题却推诿责任。施工时要现场监督,用卷尺测量防水高度,确保每个墙面都刷到 2 米,尤其淋浴区对面的墙面,别因 “溅水少” 就降低标准。
- 别 “未验收就贴砖”。防水刷完后必须做闭水试验:堵住地漏,向地面注水(高度 5-10cm),静置 24 小时,到楼下查看天花板是否漏水,同时检查墙面 2 米以下是否有渗水痕迹(若墙面返潮,说明防水有漏点)。验收合格后再贴砖,避免贴砖后发现漏水,需拆砖重做。
卫生间湿区 2 米满涂防水,是装修中 “不能省的关键步骤”,前期做好能避免后期墙面发霉、漏水等麻烦,减少维修成本。关键是选对材料、按规范施工,别被施工方忽悠偷工减料。全包圆家装做卫生间防水时,会严格执行 2 米满涂标准,做好闭水验收,让业主入住后不用操心防潮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