厨房装岛台,成了很多人心中的 “执念”:想用来切菜、吃饭、聊天,结果买大了占空间,买小了不够用,最后沦为 “杂物台”。其实,岛台的尺寸不是 “越大越气派”,而是要和厨房空间、生活习惯严丝合缝。全包圆家装在设计厨房时,总会先算清 “空间账” 和 “使用账”,让岛台既好用又不突兀。今天分享 3 个选尺寸的核心步骤,从长度、宽度到高度,全是能落地的干货,帮你避开 “买大买小” 的坑。
一、先看厨房面积:这两个数字决定岛台最大尺寸
岛台能不能装、装多大,首先取决于厨房的 “可用空间”,这两个指标是硬杠杠:
- 厨房面积≥8㎡才能装岛台
厨房面积在 8-10㎡,岛台最大长度别超 1.2m(否则过道太窄);10-15㎡可放宽到 1.5-1.8m;15㎡以上能做到 2m 以上(但别超过厨房长度的 60%,避免比例失衡)。
计算方法:厨房净长 × 净宽 = 实际面积(扣除橱柜、门的占地),比如长 4m、宽 3m 的厨房,实际可用面积 12㎡,适合 1.5m 左右的岛台。
- 过道宽度必须≥0.9m
岛台与橱柜、墙面之间的过道,单边至少留 0.9m(够一人端着菜通行),双边过道(岛台在中间)各留 1m 以上(两人并排走不撞肘)。若过道<0.8m,再喜欢岛台也别装 —— 每次做饭都要侧身挤过,用不了 3 个月就想拆。
二、按功能选尺寸:3 类岛台用法不同,尺寸差一半
岛台的功能决定 “最小尺寸”,只切菜和能吃饭的岛台,尺寸天差地别:
- 纯操作台(只切菜、备餐)
长度≥0.8m(够放一个菜板 + 两个碗),宽度≥0.6m(纵深够转身切菜,不会掉东西),高度与橱柜一致(80-85cm,和台面齐平,省力)。
适合:小户型厨房(8-10㎡),岛台贴墙放,一边做橱柜,一边留过道,相当于 “加长的台面”,不占额外空间。
- 半功能台(备餐 + 临时放餐具)
长度 1.2-1.5m(中间切菜,两边放盘子),宽度 0.7-0.8m(内侧备餐,外侧临时放刚出锅的菜),高度 85cm(比橱柜高 5cm,区分功能区)。
设计重点:靠过道一侧做 10cm 的挡水条(防汤汁流到地上),底部留 30cm 空距(放小板凳或临时搁脚)。
- 全功能台(备餐 + 吃饭 + 储物)
长度≥1.5m(坐 2-3 人吃饭不挤),宽度≥0.9m(内侧备餐,外侧坐人,中间留 20cm 间距防碰撞),高度做 “高低台”:备餐区 85cm,用餐区 75cm(坐椅子时手肘自然下垂,不耸肩)。
必须加储物:台下做抽屉(深 50cm,放餐具)或开放式格架(宽 30cm,放常用锅铲),否则浪费空间。
三、避坑指南:5 个尺寸错误,90% 的人会犯
- “岛台太长,挡住动线”
岛台长度超过厨房短边的 2/3,会把厨房分成 “两块”,比如 3m 宽的厨房,岛台做 2.5m 长,从门口到灶台要绕着岛台走,多走 5 步路,做饭效率低一半。
- “宽度太窄,放个菜板就满了”
宽度<0.6m 的岛台,切菜时菜板会 “悬在边缘”,稍微用力就晃,还容易掉东西。哪怕厨房小,宽度也别低于 0.6m,不然不如不装。
- “高度统一,吃饭弯腰累”
全功能岛台做统一高度(80cm),坐椅子吃饭时要弯腰弓背(像趴在桌上),用不了几次就想放弃。必须做高低台,用餐区比备餐区低 10cm,舒适度翻倍。
- “岛台离灶台太近 / 太远”
离灶台<0.8m,炒菜时油烟会溅到岛台;>1.5m,端菜要多走几步,容易洒。最佳距离是 1-1.2m,既安全又顺手。
- “忽略插座位置,用着憋屈”
岛台想用电饭煲、榨汁机,必须预留插座(带防水盖),位置在台面上方 10cm 处(别藏在台下,插线够不着),数量≥2 个(同时用两个电器不打架)。
四、小户型 “迷你岛台” 方案:6㎡厨房也能装
厨房面积 6-8㎡,可用 “折叠岛台” 或 “移动岛台”:
- 折叠款:平时收起来是 0.4m 宽的窄柜(贴墙放),展开后长度 1.2m(宽度 0.6m),够 2 人吃饭 + 简单备餐,不用时折叠不占地。
- 移动款:带轮子的岛台(尺寸 0.8m×0.6m),做饭时推到灶台旁当备餐台,吃完饭后推到客厅当小茶几,一物两用。
选岛台尺寸的核心,是 “让它融入你的做饭习惯”—— 常做饭的人要留足备餐空间,爱聚餐的人要保证用餐宽度,小户型则要灵活多变。全包圆家装在设计时,会先问清业主 “每周做几次饭”“最多几人吃饭”,再定尺寸,避免为了好看牺牲实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