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装装饰艺术在欧美国家盛行,并获得大众的认可,具有三个方面的内在原因:
其一,作为与德国包豪斯同时代的一种设计风格,在理念上它与包豪斯一样都意识到了工业化的趋势,不再回避机器形式,而是力求通过工业化与装饰风格的结合来缩小高品质设计与批量生产之间的鸿沟。在这一方面它具有新艺术风格的遗风,只不过是用机器时代的几何形与流线式取代了新艺术风格追求的有机形式。与包豪斯不同的是装饰艺术风格没有乌托邦式的理想,而是一种基于为中产阶级服务的设计,沉浸于满足权贵追逐的梦幻与奢华之中。它关心的是装饰外观,并不具备理想主义的实质。
其二,装饰艺术风格是对现代主义千篇一律面貌的修正。自20世纪工业化设计开展以来,无论是英国新艺术运动、维也纳分离派,还是德意志制造同盟和包豪斯,在设计上均主张造型简单、色彩纯净的机械式设计。特别是受洛斯“装饰就是罪恶”思想的影响,使现代主义设计出现了矫枉过正的现象。虽然现代主义设计主张价格低廉、功能良好、装饰简朴并适合批量生产的设计,但它极端的功能主义却忽略了人们的审美感受,强行把设计带入了寡素的死胡同。一战后,随着欧洲各国经济的复苏,人们的生活日渐富足,对形态简洁、缺乏美感的设计表现出了一股厌恶之情,为了修正以包豪斯为代表的现代主义设计,一种体现华美形态的设计开始在欧美国家萌动。
其三,装饰艺术风格是人们心理需求的产物。20年代中叶,距离一战结束已近十年,笼罩在人们心头的战争阴霾也逐渐散去。当人们希望忘却战争带来的创伤时,享受自我、展望未来便成为抚慰内心伤痛的寄托。速度、旅行、奢华、悠闲以及现代性等所有这一切流行意识的要素都成为人们的渴求,装饰艺术的出现,则恰恰反映了一代人的心灵渴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