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家装水电阶段只关注点位数量,却忽略了水管、电线管的细节,结果入住后出现管道漏水、电线短路,维修时要砸墙刨地,又费钱又闹心。其实水电管施工的核心是 “选对材料、铺对规范、验对标准”,做好这三点,就能杜绝后期隐患。全包圆家装在水电施工时,会严格把控水电管细节,避免常见问题。
一、先选 “水电管材料”:2 个关键,别用劣质品
水电管是隐蔽工程,材料质量直接决定使用寿命,必须选符合国家标准的产品,别贪便宜踩坑:
- 水管:优先选 “PPR 管”,认准 3 个标识。家装水管首选 PPR 管(无规共聚聚丙烯材质,环保无毒、耐高温、耐腐蚀,使用寿命可达 50 年),别用 PVC 管(易老化,不耐高温,不适合做热水管)或铝塑管(接口易渗漏)。选 PPR 管时要检查:① 表面有 “GB/T 18742” 国家标准标识;② 管壁均匀无杂质,透光性好(劣质管管壁浑浊有气泡);③ 闻起来无刺鼻气味(劣质管有塑料味,含有害物质)。建议选冷热管分开(热水管标有红线,管壁更厚,耐温性强),避免冷热管混用(冷水管当热水管,易变形漏水)。
- 电线管:选 “PVC 穿线管”,看厚度与韧性。电线管要选阻燃 PVC 穿线管(遇火不燃,能保护电线),别用普通塑料软管(不阻燃,易老化开裂)。选管时注意:① 管壁厚度≥1.6mm(用卡尺测量,太薄易被砸破);② 用手弯折,能恢复原状且无裂纹(韧性好,施工时不易断裂);③ 内壁光滑无毛刺(避免穿线时刮伤电线绝缘层,导致短路)。电线管规格按电线数量定,16mm 管最多穿 3 根 2.5 平方电线,20mm 管最多穿 5 根 2.5 平方电线,别超量穿线(电线发热易过载跳闸)。
二、再守 “铺设规范”:2 个要点,别乱排乱走
水电管铺设要遵循 “安全、便捷、易维护” 原则,避免违规施工留下隐患:
- 管路走向:“横平竖直 + 避绕障碍物”,别乱开槽。水管、电线管要沿墙面、地面横平竖直铺设(方便后期安装五金、打眼时避开管路),避免斜着走(增加管线长度,浪费材料,还难定位);遇到承重墙、横梁时,别横向开槽(承重墙横向开槽超 30cm 会影响结构安全),可绕墙或走吊顶(如水管走吊顶,便于后期漏水检修,避免泡坏地面)。
不同管路要分开:水管与电线管间距≥50mm(避免水管漏水导致电线短路);热水管与冷水管间距≥100mm(避免冷水被加热,浪费能源);电线管内别穿强弱电线(如网线与电线穿同一根管,会产生信号干扰),强弱电管间距≥300mm。
- 固定与连接:“牢固密封”,别偷工减料。水管连接用 “热熔焊接”(温度控制在 260-280℃,接口处无缝隙、无毛刺,冷却后再移动,避免接口松动),别用胶带缠绕(易渗漏);电线管连接用 “直接头 + 胶水”(接口处涂满 PVC 胶水,确保密封,避免灰尘、水汽进入),每隔 80-100cm 用管卡固定(避免管路松动,产生噪音)。
地面管路铺设后,要在表面贴 “水电走向标识贴”(红色标水管,黄色标电线管),避免后期铺瓷砖、装地板时打穿管路。
三、最后做 “验收测试”:2 个环节,别嫌麻烦
水电管铺设完成后,必须做验收测试,确认无问题再进行下一步施工:
- 水管 “打压测试”:保压 30 分钟,无压降为合格。关闭总阀门,将水管内注满水,用打压泵加压至 0.8MPa(约 8 公斤压力),保压 30 分钟,压力下降≤0.05MPa 为合格(若压降过大,说明有漏水点,要排查接口);同时检查所有接口(如阀门、弯头)是否有渗水,若有渗水要重新焊接。
- 电线 “通电测试”:逐一检查点位,确保通电正常。用万用表检测每个插座、开关的通电情况(火线、零线、地线连接正确,无断路、短路);用相位检测仪检查插座相位(左零右火上接地,接反会有触电风险);所有灯具、电器接入测试,确保开关能正常控制,插座能正常供电。
家装水电管施工是 “隐蔽工程”,前期做好选材、规范铺设、严格验收,后期才能住得安心。不用追求复杂工艺,按标准流程施工,就能杜绝漏水、短路等隐患。全包圆家装在水电阶段,会选用合格材料,遵循铺设规范,做好验收测试,让业主不用为水电管问题操心。